为了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各类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到扶贫一线、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贡献青春力量,发挥以“铜小青”之家为枢纽核心阵地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力量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阵地走”思路架构,打造四点半课堂、小熊成长屋、童心港湾等一批在全市站得住、叫得响的共青团服务阵地,助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接续投身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今年来,铜川市共青团将“共建共享共用”理念落实在地面,培育打造“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阶梯式工作队伍,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课业辅导、日常陪护、移风易俗、创业辅导等服务,在疏通“联系堵点”、消除“关爱痛点”上下功夫,打造家门口的“学习成长团”。
铜川共青团以服务易地搬迁社区留守儿童、社区工厂照料缺失孩子,和城市社区聚集点青少年为导向,让社区居民安心住得下、生活能融入、幸福感提升。
2019年9月,团市委在充分整合公益、扶贫、就业创业等各类服务青少年资源基础上,建成了“铜小青之家”总门店,作为全市31家青春驿站的枢纽。阵地包括扶贫产品展销(一元众筹)、青年学习社、青创咖啡、电商加速器、公益创投坊和微心愿认领树、团组织成长营等重点区域,青年议事厅开展各类主题面对面活动20余场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市级青少年校外服务中心和青年创业指导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综合服务阵地功能日益完善。宜君县团委建成的“小熊成长屋”为在社区工厂上班的40多名女职工解决了放学孩子无人看管的难题。
争取盐铜扶贫协作项目建成的“科创梦想教室”为印台区最大的易地搬迁区400余名儿童提供了学习成长的乐园。耀州区“童心港湾”以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为目标,服务受益600余名孩子。
按照小众化分类、精准化服务的思路,团市委设置“铜小青”服务目录25项,形成“阵地+项目+队伍”的公益运行模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开展多样化的服务,针对留守儿童连续举办的“暑期成长营”为孩子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七彩假期”。
“共青团青春公益专列”按照“分区域全覆盖、广受益重参与”的原则,征集7个深度贫困村和11所贫困山区学校中建档立卡、单亲家庭少年儿童以及留守儿童微心愿共1100个,全部通过社会招募进行了一对一爱心认领,物质关怀、心理关爱并重,形成了一支聚集10余支社工队伍,拥有2000多人的“团团公益团”,成为共青团开展公益活动的中坚力量。
小熊成长屋“补位”青年职工子女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消除监管盲区。印台区科创梦想教室由“铜人科技”专业辅导团队提供人才保障,开展数据编程、3D打印等人工智能培训,为孩子们放飞科技的梦想。开展的“铜小青国学课堂”“我爱我家手抄报”“圆梦微心愿”“关爱空巢老人”等公益行动,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增能提效。团团直播间以展销全市名优农土特产,培育青年电商达人为目标,铜川盐城在线直播联动,助力消费扶贫。
团市委积极做好统筹规划,通过“输血”提升青年社会组织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社会组织“自运转”,打通共青团力量与政府行政资源、社会公益资源的“内外大循环”。
联合市民政局、市扶贫局实施了“益青春 共小康”铜川市青少年公益创投伙伴计划暨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设置项目资配资金20万元,重点支持扶贫援助、健康救助、心理康复、技能培训等十大类项目,以项目创投大赛、项目资金支持的方式服务贫困弱势青少年群体,先后举办项目专题培训,路演大赛等交流学习环节,为全市社会组织搭建了学习交流、展示提升的平台。其中“铜小青”之家农村儿童保护体系项目、“山里孩子看城市”公益夏令营和青少年“心希望”心理健康科普沙盘活动等15个优秀公益项目覆盖群体广、内容接地气。
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青年社工队伍,探索形成了“政府出资授权、社工团队承接、共青团协调管理”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围绕全市创文保卫、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先后开展垃圾分类、便民惠民、环境美化、关爱陪护、爱心救助、扶贫产品展销、团团直播带货等系列主题活动,动员公益组织、社工团队为解决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作用。
团市委按照梯度化扩大思维构建“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队伍,铜小青实行“2+20+200”(2名团干部,20名社工,200名志愿者)模式配备工作力量。广揽人才,借助省儿童心理协会工作力量建成拥有20名专业能力的心理辅导队伍,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承接驿站的青少年法律服务职能,就业创业指导邀请新区就业局业务专家驻站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14支法律援助、心理关爱、创业指导和社工培训队伍。
推动“共青团连锁门店运行模式”,鉴于我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咨询、法律援助量小实际,推行区县、乡镇驿站接听,市级线上问答、线下服务,将工作力量、服务手臂下延到全市31家驿站。连续举办的暑期成长营,精准对接西安高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成为西安科技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等11所高校实践服务点。
开展的“青年学子返铜川·招才引智谋发展”主题活动汇聚了一支拥有90余名铜川籍大学生的青春助力团。严育人才,市、县两级驿站都将社工作为开展服务的核心力量,聘任专职社工7名,落实基本薪资、绩效报酬制度,形成正向激励。
围绕公益项目策划、执行、总结全流程,邀请全省知名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实操技能培训,常态化举办志愿服务、司法援助、婚恋交友等专题专项培训,举办市内外社工集中观摩学习活动,提升社工事务能力,建设一支能力强、有情怀的“干事队伍”。
童心港湾确定的“童心妈妈”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织密儿童的社会监护网络。精培人才,“铜小青”之家牵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各类青少年服务中心、中小学培训心理辅导老师400余个,合格者颁发资格证书,为开展心理个案咨询、团队辅导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
家门口的“铜小青”,易地扶贫搬迁点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团”。铜川市共青团将持续做好现有阵地建设、运行的总结评估工作,以团的组织网络、工作力量、服务项目在青少年身边日常化、有形化为目标,探索实现服务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中战略中交出优异的青春答卷。
责编:杜鹏飞
编辑:武明/明学
铜川市共青团:扶贫所需团团所向 打造家门口的“学习成长团”-陕西时代网
http://m.sxsdcmw.com/index.php/zcqp/2456.html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网站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