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在永寿县常宁镇袁家村,提起唐刚这个名字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尤其是贫困户更是对其耳熟能详,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的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干部,工作认真踏实,没有架子,对我们非常关心,各种扶贫政策宣传落实的很到位,我们非常认可,对其工作很满意。”
袁家村作为非贫困村,没有第一书记,但是在很多群众心目中,他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
35岁的唐刚,是常宁镇人民政府帮扶干部。由于工作认真,业绩突出,2016年获得永寿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县防震减灾优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常宁镇党委、常宁镇政府授予的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7月获得永寿县委授予的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7年开始包抓袁家村,负责帮助5户贫困户。严亚文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他和他的贫困户严亚文的感人帮扶故事。
用真情实意诠释帮扶责任
严亚文,男,53岁,离异,家庭3口人。与85岁的老母亲和14岁的孩子严梦园生活,长期是村里的低保户,体弱多病。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在常宁镇街道摆摊为生,家庭生活还算勉强维持的过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2018年顺利脱贫的时候,2019年暑假,孩子感觉眼睛疼痛,于是去医院检查。发现两个眼睛视网膜脱落,右眼睛较为严重,急需治疗,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原本就很贫穷的家庭犹如晴天霹雳。第一次手术治疗就到处筹借,耗尽所有家产,每隔一个月要进行复查和激光治疗,虽然经过医疗保险、大病报销和民政救助,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但是有一种进口药,每次手术必须用,属于自费不能报销,每支5000元,同时自己又得了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母亲受不了打击也一病不起,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半年的治疗,这个家庭再也无能为力,严亚文作为一个大男人,逢人就哭,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他的帮扶干部唐刚时时关注孩子治疗的动态,鼓励这个家庭生活下去。他自己心焦如焚,夜不能寐,食不能安,全心全力帮助这个家庭。在帮助其享受了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之后,他积极为其申请家庭临时救助,联系中国红十字会、北京眼科医院、陕西红十字会、咸阳民政局和各级救助机构,详说其家庭情况,看能否在自费药物上可以得到帮助。
在遇到各种门槛和条件限制后,他没有放弃,主动帮助其在网上发起《水滴筹》捐款,向社会好心人士求助,共募集捐款近1万元,积极联系永寿县工会为其家庭捐赠2000元。一名社会爱心人士看到后,亲自上门捐赠2000元。通过种种努力,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帮助其家庭渡过了难关。
精神扶贫唤起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严亚文这样的家庭因受到大病治疗后来说,他的家庭成员心理更为脆弱,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唐刚在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其家庭的心理疏导,通过拉家常,在每次走访过程中都注意培养其家庭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现在孩子的眼睛右眼虽然已经失明,但是左眼终于保住了,休学一年后,终于上学了,现在在常宁中学七年级就读,身体各项指标也均正常。唐刚又帮助严亚文申请了村级疫情防控员公益岗位。现在该家庭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严亚文的母亲张蚕线无不感慨的逢人便说:“没有唐刚的帮助和四处奔波,他的家庭还不知道如何渡过难关,唐刚是他们的大恩人”。去年中秋一家人还给唐刚送去一盒月饼,唐刚没有接受,脸上露出微笑。木讷的说:“只要你们生活好了,我就高兴”。孩子只要看见每天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那就是爱的升华与传递。正如孩子的名字“梦圆”一样,圆了孩子守住光明,保住明眸的梦想。
责编:朱刚
编辑:刘忻/刘佳
守护贫困家庭的希望——记永寿县常宁镇优秀帮扶干部唐刚-陕西时代网
http://m.sxsdcmw.com/index.php/product/3120.html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网站浏览